上海那些LED照明厂家质量好?LED照明市场“**战”一直是个热议话题,很多LED照明厂家都卷入到**之争,在过去的2014年里,一些大的**之争还回想在我们耳边,让行业不得不谨慎**之争。但是国内LED照明厂家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,核心**大多被国外巨型厂家所掌握,很容易被前者鼻子走,国内LED照明企业怎么走出**限制的怪圈呢?
LED照明行业在**上备受限制,从MOCVD到LED的核心**,再到**的LED照明市场,国内LED照明行业深受垄断之害。
MOCVD作为外延芯片制造的关键核心设备,不仅仅用于LED,在光伏、通讯(包括无线通讯和光纤通讯)、电动汽车等高科技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。但此前MOCVD市场却被欧美企业垄断。
单就LED产业而言,MOCVD设备成本占据了整个芯片成本的近40%-50%左右。而自2009年开始,国内各城市竞相出台MOCVD补贴政策,使得MOCVD设备进口数量出现“疯狂”增长。据数据统计,2010年前中国大陆MOCVD总装机量只有150台左右,截至2012年11月达到909台。2014年中国LED行业MOCVD保有量增加至1172台,同比增长15%,共计增加155台。而在“疯狂”引进MOCVD设备的背后,则是欧美大厂“数钱数到手软”的尴尬现状。
但好在十余年来,国内设备生产商一直坚持对MOCVD技术的研究,“十二五”期间将“实现大型MOCVD设备及关键配套材料的国产化”,使国内关键设备得以快速发展。据了解, 就LED的生产过程来说,从蓝宝石材料到PSS,再从外延芯片到最后的减薄等工艺,目前,国产设备已经能够很好地代替进口设备,进步一打破了“外来和尚”的垄断。
在LED核心**方面,**的LED核心**技术基本上被5大公司垄断,而各大LED成员之间为巩固垄断地位,相互达成**交易许可协议。
但随着LED照明行业的爆发,国内LED企业迅速壮大,市场地位日益凸显的同时也意识到LED核心**的重要性,国内外企业“**战”进一步爆发。
据了解,国内LED**主要集中在封装、应用和驱动方面,而外延芯片和衬底方面的**相对较少。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,我国大陆LED领域共申请专利36595件,但从**类型上来说,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占比较大,发明**相对不足;即使是在发明**中,产业链上游芯片、原材料领域的**也是难觅踪影。
国内LED行业在面临核心**缺失的情况下,如何迎接“常态化”的**战呢?业内*的共识是:“与其单打*斗,不如联合起来加强**布局。”国内LED企业在面对国际LED成员设置的知识产权“地雷”时,不仅要抱团应对,还要加强自身的核心**的研发及产权管理,降低出口知识产权风险,做到“扫雷”的同时能够掌控“雷”,以防对方偷袭。
在LED市场方面,受制于核心**的缺失,LED高端市场也基本被国际成员企业垄断,国内LED企业只能以“价格战”来争夺市场份额。
面对LED大市场,国内LED企业招数各有不同。因LED产业下游领域门槛较低,大量中小企业为抢市场份额无序竞争、大打价格战,同质化严重,此外,价格战的爆发使得国内市场粗制滥造、假冒伪劣的产品横流。
而有实力的大企业却将眼光放至海外市场,但由于受核心**的限制,使得这些企业面临两个选择,要么高价购买核心**授权规避**风险,要么专注下游环节以低利润抢市, 例如韩媒就曾报道:中国大型LED企业大举进军韩国,纷纷采取价格激战策略,引发韩国相关企业担忧。
国内LED行业无论是MOCVD设备还是高端市场的被垄断,归根结底都是核心**的缺失,虽然整体格局上国际成员仍占据主导地位,但国内企业频频发布新技术,从各方面开始破局,再加上近年来行业内倡导的“创新、加大**研发”,可见国内LED企业完全击退“外来和尚”垄断的时候已经不远。
国内LED照明企业只有在核心**上有所突破,才能打破国外乐都企业对国内LED的发展,购买**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。国内LED照明厂家众多,如果能够在核心**上达成共识和联合,或许国内LED照明行业的真正崛起就不远了。
上海三思,被外媒评价为***二大LED显示屏和LED照明及其应用系统服务商,创立于1993年,现有员工1700余人,研制、生产、销售LED显示和照明产品及其应用解决方案,2015年合同销售总额10.68亿元。